欢迎光临 注册 登录 留言 收藏 演示 首页


[配音文案欣赏]治淮工程电视纪录片文案

http://www.uupei.com  2010/8/2 10:04:08  优优配·配音文案欣赏
标签: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工程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文案
治淮工程电视纪录片文案
  本内容范文模板涉及的关键字有:“纪录片解说词”、“解说词范文”、“纪录片解说词范文”、“工程纪录片解说词”、“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纪录片文案”

  这是一条流淌了千万年的河。

  这是一条养育了千万儿女的河。在这条河的周围,生活着约1.65亿的居民,其人口密度在全国各大流域中居于首位。

  这是一条肥沃的河。这里出产全国约五分之一的粮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这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河。在这条河的流域范围内,储藏着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京广、京九、京沪、陇海四条铁路大动脉贯穿其间,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矿企业坐落在热土上。然而,这又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历史上泛滥的洪水曾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条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全长1000公里,流域跨豫、皖、苏、鲁、鄂五省。她就是淮河。

  推出片名:治淮丰碑——安徽治淮2003-2008

  第一集 淮河沧桑

  民间小调: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淮河赞美之词的最凝练表达。然而,这种赞美又常常是与另一个词汇相伴而生,那就是“灾难”。

  画面叠字幕:八百年前,黄河开始夺淮,自1194年至1855年长达661年,淮河不能直接入海.成为有名的害河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淮河又以水患和干旱给她的儿女带来深重灾难。淮北地区从16世纪至19世纪的400年间,共发生洪涝灾害190余次,平均大约每2年一次。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资料统计,安徽省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涝灾害的年份有1954、1991、2003、2007年等17个年份,多年平均洪涝灾害面积900多万亩。历史上,淮河就被认为是“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淮河水患,不但使沿淮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而且危及国家粮食生产、铁路运输以及能源供给的安全。如何把淮河治理好,一直牵动着国家领导和历届安徽省领导的心。事实上,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就是从治淮起步的。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庄严号召。从此开创了人民治淮的新时代。

  画面叠字幕:一九九一年江淮大水

  歌曲:千里瓢泼的暴雨,从我们头上浇过。百年未遇的洪水,从我们身上滚过。

  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掀起了新中国第二次治淮高潮。

  画面叠字幕:

  20世纪下半叶的淮河治理,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

  三代领导情系淮河: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视察淮河

  三代领导情系淮河: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视察淮河

  三代领导情系淮河: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视察淮河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相结合的工程体系,在历年的防汛抗旱中,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仅在2003年汛期淮河流域特大洪水中,安徽省已建治淮工程防洪减灾效益就达334亿元。

  但是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还是给安徽淮河流域造成了162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大水再次暴露出淮河防洪工程存在的不足之处。

  2003年淮河洪水再一次警示人们,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大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心系淮河流域人民,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作出加快淮河治理步伐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中央决定,在1991年以来治淮的基础上再投资234亿元用于治淮19项重点工程。

  在2003年大水之前,1991年确定的治淮19项重点工程中涉及安徽省的14项治淮工程,已建成怀洪新河、包浍河治理、高邮湖大堤加固等3项,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8项工程正在建设中,白莲崖水库、涡河近期治理、沙颍河治理3项工程还未开工。12年间安徽省共计安排治淮投资65亿元。按照新的计划,在此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安徽省将要完成的治淮总投资要达到此前12年总和的2倍以上。安徽掀开了治淮的新篇章。

  第二集 合力攻坚

  2003年的国庆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是在安徽淮河王家坝度过的。这一天,他特别强调了淮河治理,要求加快治淮进度。

  就在5天前的9月26日,令人瞩目的淮河王家坝闸启动了除险加固工程。安徽省新一轮治淮高潮已然拉开了帷幕。3天后,包括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在内的16位省级党政军领导参加了在合肥召开的安徽省治淮工作会议。这是一场举全省之力开展治淮的总动员!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确保治淮工程前期工作到位,确保施工环境良好,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确保治淮资金使用安全合理,确保治淮任务全面完成”的“五个确保”目标。省政府把治淮纳入省“861”行动计划直接调度,严格考核。

  省委、省政府,各级党委、政府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对治淮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省水利厅作为省治淮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加大组织实施和调度力度,同时成立省治淮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具体实施一批骨干工程项目。不仅建成了一批优良工程,而且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干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公安厅、财政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监察厅、交通厅、农委、林业厅、审计厅、环保局等省治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自觉为治淮大局服务。

  各地进一步加大治淮前期工作力度。开放设计市场,对具备设计招标的项目,积极推行设计招标,提高设计质量,加快治淮前期工作。

  同期声:三标段报价15978524元,15978524元,工期480天, 目标优良。(大屏幕同时显示)

  这是姜唐湖蓄(行)洪区堤防加固工程施工招标会现场,来自省内外的多家大型施工企业竞相投标。省纪委、监察厅组建的省治淮纪检监察组派员全程监督。而参加评标的专家也是省治淮纪检监察组通过电脑从专家库里随机抽取的。

  施工单位招投标制的广泛实施,标志着本轮治淮从传统的管理体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市场机制的全面引入,就是为了确保淮河治理工程项目的质量。在这次治淮中,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全面采用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单位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为了确保配套资金落到实处,根据安徽省淮河流域市县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 省政府决定,治淮骨干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由省级承担70%~80%,市级承担20%~30%,不要县级承担。沿淮各级党委、政府视治淮为头等大事,积极做好拆迁、安置工作,为治淮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科学发展观是这一轮治淮的灵魂。安徽省坚持“蓄泄兼筹”的方针,按照上控、下泄、中畅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包括水库、堤防、河道、行蓄洪区在内的防洪工程体系,使淮北大堤、工矿城市圈堤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转变行蓄洪区治理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还道于水,把保障行蓄洪区和淮河滩地群众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采访省水利厅厅长纪冰: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规划理念到设计思想、到建设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为绝大多数人谋取利益这样一个思想。治淮的工程要保证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还要保证财产尽量地减少损失。同时,还要逐步地使我们沿淮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里面充分体现一个按照科学发展观,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最迫切的这些问题,为老百姓谋利益。

  这一轮治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现代机械化施工完全取代了传统的肩挑人扛,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施工进度,而且提高了工程质量。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夺得鲁班奖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夺得黄山杯的荆山湖进退洪闸为代表的优良工程。

  画面叠字幕:音乐声中展现一组组建成的治淮工程的优美画卷: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蚌埠闸枢纽、何巷闸、王家坝闸、曹台闸、茨河铺闸、荆山湖进洪闸、东淝闸、临涣闸、杨敲闸、城西湖退洪闸、席家沟排涝站、涡河大寺闸、淮河行蓄洪区庄台、蚌埠城市圈堤、白莲崖水库

  攻坚克难,历时五载。到2008年底,涉及安徽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完成,近期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全面告捷。

  第三集 防洪显威

  2008年1月12日,这是淮河人民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带着对淮河治理的深切关注和对沿淮人民的深情关怀,专程前往淮河王家坝闸视察。总书记在仔细听取淮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后,对淮河治理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许。

  事实上,连年的淮河治理已在2007年的防汛中,展现出显著的的防洪效益。

  画面叠字幕:2007年淮河大水

  这场不期而至的特大洪水刷新了4年前那场大水的多项纪录,成为1954年以来淮河流域的最大洪水。这场大水的到来,似乎是要刻意检验一下这一轮治淮工程的成效。

  画面:高水位下的王家坝闸

  2007年7月10日12时28分,位于阜南县境内的王家坝闸又一次开启,蒙洼蓄洪区建成后第14次蓄洪,为缓解淮河干流防洪压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采访阜南县水利局负责人:这次蓄洪和2003年相比有四大不同:一是转移人口减少,2003年蒙洼蓄洪时转移居住人口为19142人,2007年仅转移临时居住人口3684人;二是撤退时间缩短,2003年转移人口撤退时间为34小时,而2007年不到24小时;三是险情大大减少,95公里蒙洼蓄洪堤过去每到汛期险象环生,2007年王家坝超保证水位却没有发生一处重大险情。四是新建了保庄圩和蒙洼交通防汛桥,使蓄洪区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根本保障。

  这是2003年7月6日唐垛湖行洪区实施爆破行洪。

  这是2003年7月 7 日荆山湖行洪区实施爆破行洪。

  而在2007年,上述两个行洪区再次行洪,但炸坝的场景没有再现。

  这一切归功于治淮工程建设的全面提速。在2007年淮河抗洪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实施淮北大堤、城市圈堤等堤防加固,使重要地区的防洪安全度大为提高。淮北大堤、蚌埠和淮南城市圈堤、蒙洼和城西湖蓄洪堤、临王段和正南洼一般堤、寿西淮堤等堤防进行除险加固,经受了2007年长时间高水位的洪水考验,没有出现大的险情。

  临淮岗工程的建成,使淮河中游有能力战胜更大的洪水。它与上游山谷水库、中游行蓄洪区、淮北大堤以及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共同构成淮河中游综合防洪体系。可以在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大洪水时发挥重要作用,使安徽省拥有了抗御和战胜比2007年更大洪水的手段。

  实施淮河干流整治和主要支流治理,使洪水下泄更为顺畅。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河道洪水通道已打开,下泄速度大大加快;正阳关以下河段也实施了寿西淮堤退建、峡山口拓宽等工程;扩建后的蚌埠闸,2007年适时开闸泄水,提前将底水送往下游。

  行蓄洪区改造和低洼地区移民建房,使洪灾损失大幅度减少。蒙洼、姜唐湖、荆山湖行蓄洪区进退洪闸的建设,确保了及时、有效行洪。保庄圩和移民建房工程,使群众从低洼地和不安全庄台搬迁出来,免受行蓄洪区运用前人畜、物资搬迁之苦,组织撤退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画面叠字幕:2003年淮河大水后,按照“围起来,迁出去,让道于水”的方针,实施了安徽省淮河移民迁建及保庄圩工程,使10.19万户、35.25万人实现安居。

  采访省水利厅厅长纪冰:2007年的大洪水 ,通过十四项工程发挥了作用,灾害的损失明显减少:一个是堤防的险情减少了六百多处;第二个是洪涝灾害的面积减少了八百多万亩;第三个已经运用的行蓄洪区转移人数减少了二十多万人;第四个是上堤抢险的军民减少了八十多万人;再一个是整个沿淮淮北的财产损失减少了七十三亿元。

  从更加宏观的层面上来说,14项治淮重点工程的完工,标志着淮北大堤及蚌埠、淮南城市圈堤保护区达到了100年一遇;淮北跨省骨干河道和流域重要支流以及平原、湖泊洼地防洪标准达到了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了3-5年一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沿淮地区面临的洪水威胁、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问题,为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集 泽被江淮

  淮河治理工程,就像一道坚固的防线,挡住了洪水连年来带给人们的忧虑、惊惧和破坏,让社会稳定、祥和与繁荣。它就像原子核裂变反应一样,把自己的全面保护效应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随着淮河的逐步安定,沿淮地区的粮食种植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淮河流域的粮食产量也上了一个大台阶。解决了水患,这片土地就是百万粮仓,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就再也不是梦想。

  画面叠字幕:2006年以来,安徽省粮食总产量在521亿斤的基础上,连续迈上570亿斤、580亿斤两个新台阶。2008年将实现600亿斤的新目标。

  安徽省委、省政府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调研,提出了建设沿淮粮食主体功能区的新思路……安徽省还制定了粮食增产目标:到2020年,安徽将增产粮食220亿斤。科学治水的关键是人与水和谐共生,变害为利,将洪水转化为宝贵的水资源。从长远看,淮河安澜的最大意义,是使安徽可以腾出手来,集中精力搞发展。

  2007年,安徽已经提前两年实现了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目标。安徽的下一步GDP发展战略,是到2010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安徽,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一轮新的大发展。

  在这轮大发展中,随着淮河的逐步安定,沿淮经济的发展势头愈发凸显出积极的意义。两淮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是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发展的支柱能源之一。淮南煤矿是老牌的煤炭企业,他们的目标是要建成煤电一体化的新型能源基地。淮北煤矿正在建设总投资为400亿元、被称为安徽“一号工程”的“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打造“两淮一蚌”重化工业走廊,建设“两淮一蚌”沿淮城市群,构筑皖北地区经济增长极,能够加快皖北奋力崛起,形成皖北与皖江相互呼应、协同发展的态势,促进全省的经济腾飞。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

  字幕、画面:淮北南湖公园、淮南城市防洪工程、阜阳城市防洪工程、蚌埠城市防洪工程

  古老淮河的河滩上,走来了淮河独有的花鼓灯,这悠扬的民间艺术,舞进了高潮,激昂欢快的锣鼓,响彻云天。这把五彩缤纷的大伞,是天穹的象征,这样热烈的舞动,是祈求上天赐福,祈求淮河安澜。这就是花鼓灯最初的文化表意。

  今天,淮河风平浪静,鸟语花香。但我们却不能够将大洪水带来的灾难从记忆中就此抹去。而要立足于历次洪水暴露的问题,对今后的治淮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

  采访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十四项骨干工程的完成,把我们整个的治淮建设推向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牢牢把握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安徽崛起的这个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水和谐,坚持兴利爱民,进一步地完善治淮规划。现在就是要把行蓄洪区的调整与改造突出出来,把沿淮淮北地区因洪致涝的灾害性问题的治理突出出来,把中小河流主要支流的改造突出出来,根据蓄泄兼筹的方针,进一步研究降低洪泽湖水位的问题,扩大入江入海下泄流量的问题。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防范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不能松劲”的嘱托,把治淮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把治淮的工程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标准,最大限度地为沿淮淮北人民除患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安徽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大河滔滔,长堤巍巍。尽管治淮仍然任重道远,但世纪之初的淮河治理工程,仍将以自己历久弥大的贡献,而成为中华民族水利史上的不朽丰碑!

  欢迎广大的客户朋友们进入以下页面试听专题片配音员样音,我们将为您提供周到的专题片、宣传片、解说等配音服务,目前优优配上有多达上百位经验丰富的专题片、宣传片配音员供您选择哦,以下是价格比较实惠的专题片配音员挑选页面:

  挑选试听地址:http://www.uupei.com/searchs.htm?w=%E4%B8%93%E9%A2%98%E7%89%87&u=602&ot=1&o=6

    如果您想配音,请加我们的在线QQ配音客服专员,我们将为您提供高品质的配音服务:如果你对小样比较满意,欢迎向我们咨询有关配音事宜,我们将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谢谢。
[文案欣赏]更多精彩文章欣赏
[配音社区]其它最新美文欣赏
平台公告区
[平台新闻]优优配推出网配行业终极共赢运营模式
关注度:86549人次
[平台新闻]世界卫生组织与优优配的故事
关注度:10837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