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注册 登录 留言 收藏 演示 首页


[配音行业新闻]日本动画配音声优产业的发展

http://www.uupei.com  2011/6/22 14:30:45  优优配·配音行业新闻
标签:声优 声优大赛 配音新闻
日本动画配音声优产业的发展
  【优优配(www.uupei.com)】在每年层出不穷的各种动漫赛事中,今年上半年有两个以“声优”为名的动漫大赛为中国动漫产业增添了一道亮色。一个是北京青青树和央电台联合主办的声优大赛,另一个是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组织的“美猴奖·新明半岛杯”大学生动漫声优大赛。声优,似乎忽然成为我国动漫业关注的话题了。

  究竟什么是声优?声优产业在日本为什么能有今天的规模?笔者借这两项大赛的举办对日本的声优产业发展进行归纳,希望为中国的动画配音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尤其希望能把诸位看客的目光从对声优大赛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这项产业内在运行规律的关注上来。

  金字塔结构的声优产业

  声优的意思是配音演员,动画声优即为电视动画或动画电影进行配音的人。“声优”一词源自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著名动画配音杂志《Animec》的副主编井上伸一郎提出,后来,井上在新创刊的《月刊NewType》中大力推行“声优”的提法而使其普及开来。

  根据2008年的一项统计,日本动画声优收入最高的人是林原惠,其年收入达到7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30万元。在日本,年收入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动画声优共有7人,500万日元至1000万日元的有11人。此外,年收入前40位动画声优的收入总和为2.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00万元。

  与上述收入数字同样重要的几个数据是:日本有130多家专业声优学校,每年培养2000多名职业配音演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其工资水平有时连温饱都难以维持。

  这就是日本的声优产业,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就像任何其他职业领域一样,产业的存在只是意味着一种创造巨大价值的可能性,其中大部分的人只能是金字塔的基座,真正能创造可观价值的只是那些最具备实力和能把握住机会的人。

  借力电视,声优产业建立

  我国的配音行业产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引进外国电影后,日本配音业大抵与中国配音业诞生在相同的时期,它的发展和日本上世纪上半叶发达的广播产业是分不开的。1925年,NHK的前身日本东京放送局开始无线电广播业务,同年募集了12名研究生专门从事声音出演的工作——这是日本最早的声优。二战以后,广播配音行业在上世纪50年代达到了最高峰,一度出现10个招聘岗位有6000个人来应征的盛况。

  日本早期动画的配音演员主要就来自这些广播配音人员,除此以外,还有电影演员和戏剧演员等参与。但是,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声优行业还不够职业化,难称“产业”,真正促成日本动画声优产业建立的是电视媒体的普及和电视动画的发展。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民放电视台的草创期,由于本土节目供不应求,电视台大量引进了外国影片,促成了日本声优的第一次发展高峰。无独有偶,日本电视动画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富士电视台于1963年播放了手冢治虫的第一部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电视媒体的普及让电视节目配音演员的需求量激增,从而带来了专业化和职业细分。当时对配音演员的称呼还不是“声优”,而是声音的“担当师”。这些60年代的声音“担当师”不像50年代那样只是一些从事第二职业的广播配音员,而是经过专门培养的为电视配音服务的一群人,有的甚至就是专门为了动画配音而来。可以说,60年代出现的大量动画配音专业人员标志着日本动画声优产业的初步建立。

  从幕后到台前,声优产业发展

  上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动画声优虽然从人数上看初具规模,但一直无法摆脱一个“影子”困境——他们只是影片的幕后存在,就像影子一样,谁也不知道给某个角色配音的人长什么样,没有观众认识他们,甚至根本不关心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这种情况和现在的中国动画配音业很相似。

  如何让声优们摆脱这一困境?秘诀就是发展成人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堪称日本动画声优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原因不在于这部作品在动画配音方面达到了多么难以超越的水准,正在于它作为日本成人动画的开山之作使声优有了一个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机会。很多女性观众喜欢上了片中的男主角古代进,很多男性观众迷恋上了片中的女主角森雪,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古代进和森雪,因此观众们就自然而然地把这种爱慕转移到饰演他们的声优的身上。

  这种转移效果无法通过低幼动画来实现,因为小孩子无法从剧情中跳出来,他们最关心的是形象本身的视觉刺激,并不认为声音是重要的。而成人观众欣赏和喜爱的则是一个包括形象、声音和性格在内的人物整体,这种“立体、有深度的爱”让他们认为形象、声音和性格是具有同等价值、不可彼此替代的要素。

  正是日本成人动画中这种观众与角色“隔空恋爱”效应的存在,以及角色是虚拟的、不能满足“隔空恋爱”互动需求的缺憾,才让原先只是“影子”的声优们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这一“搬”,就搬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借助《宇宙战舰大和号》的成功,神谷明、古谷徹、古川登志夫等为片中美男子形象配音的声优们组成了一个乐团,开始了与声优业并行的音乐生涯。这是最早的动画声优进军演艺事业的案例。此外,专业动画杂志在这一时期纷纷创刊,并且均设立了专门透露声优情报的栏目内容。

  走上前台的声优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群体,让更多的年轻人希望进入这一行业,又促进了声优教育业的发展。由此,日本动画声优产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偶像化:产业再上一层楼

  动画声优们从幕后走上了台前,虽是一件好事,但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当观众们看到动画中原本英俊的帅哥原来长得一点也不帅,或者干脆是一个女生,片中漂亮的御姐竟是一个老大妈在配音的时候,不免心生失落。本来希望声优能够承载自己对角色“隔空恋爱”的观众,很多时候无法从声优身上找到那种“爱的感觉”。

  面对这一局面,日本动画声优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了一股新潮流:在遴选和录用声优时,就预先考量声优自身的相貌。一批在外貌上不逊于动画人物又颇具明星气质的新一代声优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参加更多的演出活动,具有演唱、表演等多栖能力。

  声优的偶像化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日本动画声优产业也因此更上一层楼:一方面,偶像化大大提高了对声优本身的要求,此时的声优已经是一个和电影演员、歌手一样的演艺明星了,他们必须具备应对各种聚光灯的综合素质,而不能仅限于面对麦克风的个人表演。另一方面,偶像化也使优秀声优的收入得以大幅度增加,换句话说,它决定性地翻新了声优产业的盈利模式——原本按照声优的级别,一部30分钟动画片的配音片酬从几千日元到十几万日元不等,但一次演唱会的收入就可能成百上千万日元。此外,商业写真、专业杂志的访谈、广告、衍生产品等明星经济中常见的盈利方式,也都纷纷开始造访日本的偶像级声优。

  中国动画配音业发展的关键词

  中国动画配音产业目前还算不上起步,说其仍停留在日本动画上世纪60年代的幕后水平一点也不过分。中国动画配音产业和日本动画声优产业在发展历史上存在巨大的环境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大抵同时开始产生配音业的两个国家的动画配音产业发展到今天会有如此之大差别的原因所在。具体地说有两点最为关键:第一,中国的电视媒体普及较晚,电视动画的发展更是滞后了几十年,像日本声优产业那样依靠电视媒体普及和电视动画发展的合力优势我们没有享受到。第二,中国动画过去一直专注生产艺术片,这种艺术片大部分是无声的,不需要配音,因此也就对配音产业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即使一些需要配音的,大部分也是树立典型形象的符号性语言和语气,低幼化程度高,教育性明显,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而日本电视动画一开始就是商业片,以塑造人物为中心,而不是以教育人为主旨。

  “全优声”大赛评委陈旻在谈到中国动画配音产业落后的时候曾表示:“我国动画声优产业之所以没有达到动漫发达国家那样的水平,和我国动漫产业还不是很强有关系,因为声优产业是动漫产业的一个部分,没有办法脱离动漫产业单独发展。”评委张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一旦中国动画发展起来了,中国动画声优产业自然而然也就起来了。”

  但笔者认为,中国动画配音的发展恐非简单的水到渠成。日本声优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动画产业也没有那么强大,两个产业是协同发展的,没有先后顺序或一个带动一个之说。如果将我国动画配音产业的发展寄望于中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那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国动漫产业和配音产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职业化和商业化这两点上没做到位。

  职业化是指必须建立专业的声优培训机构培养人才,必须要用专业的眼光来评判衡量声优的职业素养。我国目前只有北京电影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少数几家院校有动画配音专业课程,距离一个产业需要的人才储备数量远远不够。在日本,虽然动画声优的来源很多样,除了专业培训机构以外,还有广播剧团、戏剧演员、童星等多种出身情况存在,但专业声优学校仍是培养动画声优的主力。

  商业化是说必须用商业的头脑和方式去宣传、包装声优。比如日本动画片一般会在片尾明确标注哪位声优配了哪个角色,顺序完全按照角色本身的重要性来排列;但中国动画片要么根本不标注配音演员有谁,要么就是把配音演员堆列在一起,根本不知道谁配哪个角色,而且在排序上也总是论资排辈。这些都不利于中国动画配音演员个人品牌的确立,也不利于整个动画配音产业的发展。

  声优,这个早就应该受到动漫界关注的对象,是否会因为最近两项大赛的举办而就此得到足够的重视呢?恐怕未必。因为中国动漫产业充满了各种本末倒置的怪事,比如认为产量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比如生产者把政府而不是市场看做自己的消费群体和买单者等。如果人们对声优大赛的关注超过了对中国动画配音这个行业本身的关注的话,那么,再红火的大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宋 磊
[行业新闻]更多精彩文章欣赏
[配音社区]其它最新美文欣赏
平台公告区
[平台新闻]优优配推出网配行业终极共赢运营模式
关注度:86566人次
[平台新闻]世界卫生组织与优优配的故事
关注度:108389人次